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两位巨星葬礼:经典与流行音乐晴雨表(作者:关万维)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8-17 12:41:46 来源:网络

         偶像越强大,粉丝就越脆弱。偶像是传媒时代最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没有现代传媒就没有全民偶像。卢齐亚诺·帕瓦罗蒂和迈克尔·杰克逊是偶像时代的两大音乐巨星,两人分别在两年间以71岁和50岁的年纪相继离世,似乎是有意相约而为,要为这个世界消灭巨星。在两人去世后不久,他们的葬礼或者追悼会也分别在他们的家乡隆重举行。不同的是,古典音乐巨星的葬礼在教堂,而流行音乐巨星的追悼会在体育场。殿堂和体育场,也是经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最常用和最具身份特色的场所,也堪称两种文化的象征性载体。


          不论从知名度还是各自在其领域的影响力来讲,帕瓦罗蒂与杰克逊都有诸多共同之处,两个人的成就都堪称高不可攀,属于那种划时代意义的巨星。两人的葬礼也都可谓极尽哀荣。但是,从波及面来讲,杰克逊追悼会的影响还是大大超过了帕瓦罗蒂葬礼。或许是出于对巨星时代的留恋,两位巨星的葬礼都格外体面和隆重。小小的摩德纳教堂广场,聚集着超过三万来跟歌王道别的人;而洛杉矶体育场以及附近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几十万歌迷,其盛况超过了轰动一时的肯尼迪、戴安娜的葬礼和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可谓盛况空前。

          在一定程度上,杰克逊和帕瓦罗蒂可以代表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两位巨星的葬礼的差距,或许就是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在普通民众中影响程度的一个晴雨表,也体现着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对于流行文化,一般观念认为流行文化总是快餐的、粗糙的、叛逆的或者不成熟的,其实流行文化的价值绝非如此。流行文化也是讲究品质的,比如精美考究、制作精良的流行时装。对于流行音乐,大量二流甚至不入流的“流行歌手”让公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事实上,优秀的流行音乐同样是精致的、极富创造力的。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就是难度极高的精致作品,既难演唱、难模仿,也很有创造力、感染力。他拍摄的音乐MV都非常精美,极富创意。有一些人甚至认为,他的一个MV是僵尸电影的启蒙者,他的很多MV影响了后来的电影镜头的设计,有着超前的创意价值。因此,很多人将迈克尔·杰克逊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并非一时兴起。

          如果说爱默生、梭罗、惠特曼这样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还带有一定的欧洲文化传统的话,那么到了威廉·詹姆斯、杜威、亨廷顿、丹尼尔·贝尔等等,美国文化的国家风格已经非常突出。美国最著名的指挥家伯恩斯坦,也有很浓郁的百老汇色彩,而迈克尔·杰克逊可谓是最正宗的美国流行文化的化身。猫王身上的那种乡村气息,到杰克逊时代被一扫而光,哪怕是黑人音乐或者是舞蹈元素,在杰克逊这里都变得十分现代,十分“美国”。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通过杰克逊了解了美国。

          毫无疑问,帕瓦罗蒂有着更加考究更斯文的音乐。从经典音乐到流行音乐,有一种客观存在的“品质下降”。比如电声乐器的音色就远远不如传统乐器的声音那么有质感,留声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音乐的完美。在电声乐器刚刚诞生的时候,有人曾预言它将取代传统乐器,事实上这个局面并没有出现。电声乐器虽然没有取代传统乐器在经典音乐中的地位,但是流行音乐大量普及的结果,也让经典音乐更边缘化或者是小众化。

          从留声技术来讲,数码技术的成熟让CD取代黑胶唱片成为市场的主流,CD的普及也让更多人、更容易地享受到了音乐。而网络技术的成熟,已经让CD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网络音乐让音乐更加普及。从黑胶到CD,从CD 到网络音乐,声音的质量不断降低,这就是普及的代价,也是一种让人无奈的选择。

          巨星的葬礼埋葬了巨星,不知道粉丝是否可以因此获得解放?如果说传统传媒制造精英英雄,那么以网络为主的新传媒则可以制造平民英雄。网络让每一个个体似乎变得强大起来,这或许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巨星的出现。但是,对于这种更加奇妙而且尚未定型的网络文化来讲,将来会诞生出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

        来源:网络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