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国家凭什么斥资亿元购买当代画作?(作者:许石林)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8-17 12:31:54 来源:网络

          财政部和文化部拿出一亿多元的巨资搞了一个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日前经过评审,有92件作品入选(另有17件作品待定)。算一算,一幅作品平均耗资近100万元!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画院院长施大畏先生说: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促进了重大题材作品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倡导了国家收藏当代优秀艺术作品的理念。

          将一次公款收藏包括自己作品在内的政府采购行为夸得那么大、拔得那么高,无非就是希望这样的好事儿来得更多一些,最好能制度化、常规化。施副主席对记者说:现在的艺术家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他自己没有被牵着走。他认为国家应该用公款收购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因为晚了就收不到好的了,最好设一个专项资金对这些画家进行资助,使其能安心创作。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可以入画,犹如唐太宗让阎立本把文成公主入藏的情景画下来一样——阎立本当时其实就是类似新华社的摄影记者一样,是记录实况的。现在这画成了经典。但是阎立本绝不敢让唐太宗把这幅画买下来,也不敢要经费,设立专项资金。

          听了施副主席的“安心说”,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画画儿的,要有多少钱才能安他的心?靠这样安心的画家还能画画吗?还有,国家设专项资金进行政府采购,100来万搞(不是简单的买)一幅画儿,现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把国家过去包养起来的文化单位和文化人推向市场,您怎么还往国家财政身上背包袱?花那么多钱搞这个工程,谁能保证入选的都是优秀作品?连基本的回避制都没有,有的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比如作为评委之一的施大畏和他儿子施晓颉共同创作的入选作品《皖南事变》,我看就是很空洞、对历史很肤浅地概念化表现的作品,远不如施大畏当年的成名作《我要向毛主席报告》充满真诚和激情。

          我同样感兴趣的还有:那些由国家财政包养着的各级画院的画工们,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你是财政供养的,为什么还要由国家购买你的作品?由国家包养的画工,犹如过去的内廷供奉、宫廷画师,只有向朝廷无偿奉献画作的职责,而没有让朝廷购买的权利。当然了,咱别跟万恶的旧社会比,现在画院的画工和政府代表的纳税人,双方说一个数,每年有多少是无偿奉献的,剩余的你爱卖就卖,不卖就自个儿留着。

          那么,请一般读者即民众想想:你们拿税收养着的各级画院的画工们对你们有过什么作用吗?他们从财政拿经费,占着好地段、好房子,享受着一定的待遇,但他们向所在的城市贡献过什么?他们自己画画自己卖,国家给他们一个创作任务还要由国家出巨资购买收藏。收藏了他们不一定优秀的作品,还要有地方、有经费、有人去保管,成为纳税人即国家的长期负担。

          有关中国的画院体制,我是外行,有内行早就提出来了。吴冠中先生早就批评过:它是一本烂账!我只是借着施副主席的话在这儿重提一下而已。如今搞文化体制改革,其实最应该改的,最应该首先改的,就是包括施副主席任院长的上海画院以及全国的各级画院。画工们应该走向市场,他们也有能力和本钱走向市场,这才是真正的画家。我希望两会代表能关注到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尤其关注到中国的画院改革,把它革掉,让所有的画工都成功地转型为令人尊敬的画家。

          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收藏是保护性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流向市场是艺术品最好的生存方式,是艺术品真正服务社会的最佳方式。让艺术品佳作躺在美术馆的仓库里远不如让它在市场上流通,让平庸的艺术品享受藏在美术馆仓库里的待遇,是典型的腐败!艺术品刚从画室里出来就被国家收藏,然后永不见天日,绝非艺术家和艺术之福。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流通和检验,经过历史的鉴定,才能判断哪些作品该不该由国家各级美术馆和博物馆保护性地收藏。现在刚画出来就急火火地让国家出钱收藏,你不怕人怀疑你洗钱啊?

        来源:网络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9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