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对艺术家而言,比资金挹注更有效方式是什么?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8-17 12:24:50 来源:网络

         不只是赞助的富邦艺术基金会

          企业赞助艺术,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是赋税的减免,企业文化的深化与形象提升等,前者是数字会说话,一分捐赠一分回收,但后者呢?精于商场策略权衡的企业体往往不知如何估量这部分的“绩效”,而且,该“怎么做?”才不会流于形式上的资金赞助?把钱花在刀口上,而又能得到文化意涵的实质推衍,台湾的富邦艺术基金会以其持续的活力、多元又富创意的行动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台湾的文教类艺术基金会发展

          台湾企业以成立基金会的形式来赞助艺术,比起欧美起步得很晚,最早创立在1970年代,迈入1990年代后,因整体艺术视野拓展与市场蠡起而爆增,一如国际走过的历史,也是以比较古老的艺术赞助方式——收藏——展出(私人性)开始,但企业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可以做的应该比个人收藏或直接金援来的多,对艺术家而言,比起资金挹注更有效的方式是什么?而对整个社会来说,企业赞助艺术又可以为大众带来怎么样的提升?大家共同的交集都是让艺术普及化,让好的艺术可以被更多人看见,只因各基金会的成立目标殊异,作法自然各不相同,当然,很大部分也取决于企业主的艺术品味与热忱。像成立比较早的奇美文化基金会,许文龙董事长倾心于经典西洋美术与音乐,在台南县仁德厂区设立了奇美博物馆,免费开放给一般大众欣赏,虽是较传统的收藏与展出的赞助方式,但以回馈社会的角度看来,对过去的南部来说却已是珍贵的艺术资源。

          早期成立基金会的企业,对艺术赞助的态度很大部分取决于企业主的艺术品味。除了最早的奇美文化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的国泰世华银行慈善基金会,效法大通银行,利用艺术收藏进驻企业空间的方式,一方面让更多的群众亲近作品,另一方面也改善银行冰冷的空间感,作品则以企业主的收藏为主,多为传统典雅风格的台湾中生代创作,2000年后进一步设立艺术中心开放展览。晚近的邱再兴文教基金会,其发展历程更可看出台湾文教类基金会对艺术关注角度的转变,邱再兴退休后,以个人名义成立此基金会,一开始通过设立的凤甲美术馆展示个人收藏(如湘绣、传统水墨、台湾第一代画家作品等),自2004年后透过数次参与当代艺术展览的合作,逐渐转型成鼓励当代艺术与新秀的展场,可见关注艺术发展的基金会,都发现到当代艺术在经济创造上的窘迫(受限于媒材转变与题材争议而难以收藏),但也同时感受到当代艺术的后势看好。而这其中,最成功推动当代艺术日常化,及开发艺术赞助的多元化的当属富邦艺术基金会。

          灵活的富邦艺术基金会

          富邦艺术基金会(Fubon Art Foundation)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由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的夫人蔡杨湘熏担任董事长,并由富邦建设董事长薛昭信、富邦人寿保险总经理郑本源、富邦证券金融董事蔡翁美慧、富邦综合证券董事长叶公亮、策展人张元茜、钱柜企业副董事长王杰担任董事。执行长翁美慧小姐为富邦金控副董事长蔡明兴的妻子,从创立之始一路领导基金会走到今日的成熟稳健,甚至已达成五成以上的财务自主,在总与赚钱不相干的艺术文教基金会中算是特例。而富邦集团本身是以金融业务为主,年产值近十亿,在2005年收购港基银行之后,成为台湾第一个立足香港的银行集团。近年来更加强发展电信与媒体(台湾大哥大、富邦MOMO电视购物台)等生活消费产业,对于跨领域产业经营可说颇有心得,反应在基金会的运作上,富邦艺术基金会便十分重视“异业结盟”的策略,并且也都运用到富邦集团旗下子公司的专长与资源,像是《土地伦理特展》与其不动产事业理念相互辉映,《粉乐町》以集团金融事业台北核心基地——东区为据点展开。企业也因为基金会的活跃而逐渐重视艺术的影响力,如富邦MOMO电视购物台开台时,破天荒的以购物频道来进行蔡国强爆破艺术作品的拍卖,并请到以敢于收藏当代艺术作品闻名的蔡康永来主持,60幅作品在15分钟内被抢购一空,迅速在当时竞争激烈的电视购物频道中打响名号。这些都是十分大胆的创意,并且善用企业内部资源、兼顾企业形象提升的成功案例。

          在组织结构上,基金会有完善并且可以互相支持的部门——展览、教育推广、设计、行政组,目前的业务共分为展览(艺术小餐车、艺术大使、特展等)、讲堂、视觉设计与延伸性商品开发;以及明确的定位与方向——以“分享”为理念,并以推广“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目标,从提升自身企业内部员工文化素质开始,一步一步推动到小区、学校、甚至整个城市巷弄区域,其以生活为出发的想法,确实拉近了人与艺术、人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重新让艺术回到日常生活中,人人可以共享。在营运策略上,串联与整合可以说是富邦艺术基金会之能事,他们选择的方式皆不是只拿钱出来请人做事,而是提出构想让事件发生,希望给大众的不是一场场定点定时放完就没有的烟火秀,而是处在一个不断流动的状态,像是随风散播的蒲公英,处处都有富邦艺术基金会的影子。
         整个城市就是我的美术馆

          富邦艺术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就以“艺术小餐车”为概念,在民营的开放空间中推出展览,自1997年到2006年间一共举办了19档,并从2006年迄今,在香港也举办了3档小餐车展览,其持续力与方向的坚定可见一斑。“艺术小餐车”来自执行长翁美慧小姐的发想,艺术也可以像一笼一笼的港式茶点,用餐车送到面前任君挑选,艺术应该就像那些茶点,没有距离的,而不是高高在上,非要人们进到美术馆朝拜不可。本来基金会的初衷是希望能转化员工素质与空间气氛,也希望能让来访民众多个机会亲近好的艺术作品,所以选择集团据点─台北东区的企业大楼为展放空间,每档艺术小餐车都有一个主题,邀请5---10位艺术家参与,一个空间一两件作品,透过作品在区域中的穿针引线,让员工与民众更认识企业的全貌。

          “艺术小餐车”更在2004年后走出企业大楼,拓展为巡回展式的“艺术大使”,走进学校、外县市公共空间,形成一种无地基移动式公共艺术。以2006年第18档的《Oh! My Deer!》为例,荷兰艺术家Faiyaz Jafri的作品《行动小鹿(Mobile Fawn)》在企业大楼展出后,又巡回了木栅动物园、台北101大楼等处,而2005年第16档中,由艺术家刘时栋改装车体再创造的作品《带禄兽》,甚至很点题地巡回到了台北国际改装车大展现场。

          有别于艺术小餐车的定时定量供应,富邦艺术基金会也透过整合企业空间以外,周边邻近空间来做大型的流动展览,像是1997年的《土地伦理》特展,以及彷如挑战不可能任务的《粉乐町─台北东区当代艺术展》。在多档的艺术小餐车经验中,富邦艺术基金会累积了媒合艺术作品与空间场域的敏锐度,这样的“媒婆经验”让他们在2001年有足够的能力去策划需要高度整合力的第一届《粉乐町》。粉乐町的模式是将艺术推入台北东区的各式商业空间(办公大楼空间、商家橱窗、书店、咖啡厅、pub、餐厅等),策展团队善用各种闲置空间,如城市角落的老舍、水塔、闲置的半废弃空间、城市中未开发的土地等,出奇制胜地达成“无墙美术馆”的目标,也消弭了商业与艺术的隔阂,这种用艺术作品串连空间、产生共鸣的形式,成功地为当代艺术树立了新的展览型态,不但增加民众与作品的对话性,也让民众重新认识、体验自己生活的环境。

          第一届的《粉乐町》可以说是一个空前的尝试、偶发的事件,一个盛大的展览热闹结束后,沉淀与思考是必须的,这一停就是六年,直到2008年,基金会迈入第十个年头,潜心思考什么才是值得做,更是非富邦不可的任务?回顾过往,基金会选定举办第二届《粉乐町》为他们十年有成的指标。随着东区店家与民众的热烈回馈,目前基金会也将主力转为第三届《粉乐町》的筹划上,针对完全开放的街道商业空间,与一般社会大众更直接的对话,未来预计年年举办,成为年度例行活动的重头戏。

          在地特色与国际视野并重

          在展览的内容上,如同其基金会的灵活特质,富邦很注重挑选“活”的艺术,包含艺术家在艺坛的活跃、作品思维的紧贴时代脉动,以及具有发展性的后势。而在选择深化有形的展品与区域脉络关连、显示在地特色的同时,富邦也不忘拓展无形的国际视野与对话空间。不论是《粉乐町》受邀到香港与澳洲巡回展出,或是邀请国外艺术家参展,像是荷兰籍的Faiyaz Jafri、韩国的权秀奇,2007年举办的村上隆大师讲座与授权开发产品,和意大利插画家共同设计开发产品等,都可以让群众有机会体会到不同艺术作品为城市塑造的不同魅力。

          衍生性设计商品开发与异业结盟

          很少有企业的客户礼能让受赠者满心喜悦的,总是很想马上转送又怕失礼的广告年历,或是称不上美观无法待客的餐盘,富邦是很少数的例外。由基金会与艺术家合作开发的设计商品,经过艺术的加持宛若精品般值得收藏,像是由2004年的艺术大使——洪易的大型装置作品《一杯子的祝福》,所衍生开发的限量盖杯组,可说是送礼自用两相宜,还提升企业辨识度与形象的认同感,目前富邦企业的贵宾赠礼已全由基金会负责提供。除了自身集团之外,基金会也曾与其他企业有过成功合作,如2007年与统一超商连手,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师在7-11便利商店推出12款OPEN小将限量公仔,产品上市不久就销售一空。今年基金会也积极尝试新的艺术营销管道,5月初首次在旗下的电视购物台,推出与艺术家洪易合作开发的青花瓷猫熊艺术商品,亦获得许多年轻藏家的好评。

          富邦以异业结盟模式,强化了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产品的设计与意涵,近年来更加深与媒体的结合:除了前述以旗下的momo购物台作为艺术拍卖的新管道,还有子企业台湾大哥大电信长期配合当代艺术馆的导览系统;另外在2006年在飞碟电台开办“艺术好好玩”节目,2008年“东区媒婆报”创刊,都是其拓展平台的多方尝试。

          可以做的还很多

          台湾政府为奖励企业团体赞助艺术与文化事业所设立的文馨奖,富邦艺术基金会从成立的第三年起就几乎连年获奖。确实,在其母体企业的多角度经营下,比起其他基金会有更多资源可以运用,但若没有充分的整合能力与勇于尝试的胆识,创新是不可能诞生的,而富邦艺术基金会靠着对人才扎实的培养,以及异业结盟的拓展,来厚实自身能力与经验。在今年,集团的富邦建设公司和台湾大哥大电信公司取得松山烟厂文化园区的营运权后,基金会也将进驻这块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地,协助集团对园区的规划经营,使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一展长才,富邦艺术基金会的下一步仍令人期待。

        来源:网络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08(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